引言:
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“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”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“手脑并用”的理论,强调了手指的运动,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。
但是,家长片面地把教育单一的看成智力开发、技能的学习,在早期教育上这是违背儿童的心理特点,强制性的智力开发,只要求进行知识灌输,而不看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,对孩子的生活则事无巨细,娇生惯养,溺爱放纵,有求必应,唯恐孩子“受屈”。有些父母为显示对儿女关怀“无微不至”,就连穿衣服、叠被子、系鞋带、扣纽扣等统统代劳,认为孩子太小,等长大了再学也来得及。
其实不然,过度的保护,使不少孩子穿衣冷不得暖不得,饮食粗不得精不得,对他讲话轻不得重不得,孩子过的是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的生活。总这样下去,不是疼爱孩子,反而害了孩子。事事不让孩子动手,等于阻断了孩子探索、尝试的途径,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失去对新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,更重要的是他的许多功能就会退化,甚至连思维也会变得迟钝起来,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,孩子动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手——眼——脑协调的过程,为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,就要先发展他的动手操作能力。
动手制作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?
1.经常动手可以促进大脑运动中枢的发展,手的操作,语言的发展在人类意识形成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。果儿童从小就经常动手操作,就会锻炼得很聪明,灵巧,为未来的理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地基。
2.从小动作灵活,可为长大掌握各种知识技能提供有利条件,掌握知识是要动脑又动手的。人的记忆有形象记忆、逻辑记忆、动作记忆、情绪记忆等分类。这几种记忆最不易遗忘的就是动作记忆。所以俗语说“眼看十遍,不如手过一遍”。同样,抽象逻辑思维也是以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为头和支柱的。
3.经常动手可以培养孩子综合发展,如确立目标、支配行动、克服困难、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。尤其是受挫能力,除了克服面前的困难,还要有坚强的意志使孩子不会轻易say no! 还会让他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。
4.活动能够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,提高孩子的交流沟通能力。无论是独自动手还是小朋友们的集体制作,其中都不会缺少角色的交流,在过程中孩子会自然设想角色的关系,丰富人际交往经历,增加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。
时间流程表:
风采掠影: